手機版
您的當前位置: 十九范文網 > 心得體會 >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5篇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5篇

來源:網友投稿 時間:2022-03-25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5篇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篇1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應對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靜下心來看書的時間實在是少之又少。但若只是一味的停留在讀死書,死讀書的階段,那對于教學工作來講是十分不利的。要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我想只有通過涉獵群書,多思多想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學中有效的傳達信息,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想學歷史,愛學歷史,會學歷史。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需要學習從古代史到現代史這六本書的內容,其中中國近現代史離我們時間最近,學生接觸的也較多,而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是最多的。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每每遇到此處,我總是心里有所畏懼,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也頗多。如何去解決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呢?我想到了讀書。在廣袤的知識海洋里遨游,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真諦所在,讀書一定會解決我的問題。

記得幾年前求學之時,曾翻看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本書,書中對中國近代、現代的歷史做了詳盡的講述。時至今日,再去翻閱這部著作,感慨良多。

“鴉片戰爭”的歷史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地鎖住了他人,卻永久的封住了自己。缺乏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當時就如同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么廣闊,不知道在他坐著沉醉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先進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早已通過一次次的思想、政治、經濟變革,完成了一次次質的飛越。在被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驚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軟弱無力,以及賣國求得茍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關在鳥籠的鷹,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雄鷹,長期的安逸無憂會使翅膀變得軟弱無力,只有將之放飛蒼穹,不斷經歷風雨饑餓,才能使其啄鋒爪利,成為真正的強者,鴉片戰爭之前,在清政府統治之下的中國就是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鷹,臃腫無力,鴉片戰爭打破了其閉關鎖國的牢籠,將之放入殘酷的現實中去,不斷地打擊,不斷地經歷風雨,終于使其掙脫了在以清政府為代表的封建專制獨裁統治之下的牢籠。因此,殘酷的史實告訴我們:只有緊跟世界形勢,與時俱進,不斷將自身投入到現實的殘酷競爭中去,才能更好的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才能使我們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不敗之林!

“抗日戰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論你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的大國,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都不例外。當一個僅相當于中國普通省份面積大小的日本在近代的歷史上,通過發動一次次的侵華戰爭,通過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一步步的墮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尤其是1937年到1945年的全面侵華戰爭,我們花費了八年的時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將其徹底的打敗,這是一種怎樣的實力對比?!這更可突出國力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厭倦戰爭,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的好壞決定我們的命運,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處境要靠自己來爭取。

因此,近代史上中國所遭受到的血淋淋的史實告訴我們:必須加強我們的實力,用自己的實力來保護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解放戰爭”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實地為人民著想,才能得其擁護。代表大地主階級,大資產階級的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行獨裁統治,雖然擁有優勢的兵力,優良的武器,占據著國內重要的城市,在戰場上卻是節節敗退最后退守至臺灣,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卻是越勇,最終取得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的勝利。原因在哪?我認為關鍵是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解決了農民關心的根本問題——土地問題。不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農民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的積極性,使廣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最后在劣勢情況下取得勝利。

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殘酷的史實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在今天的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的不敗之林!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篇2

剛剛進入大學,我們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公共課。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更進一步了解了國史、國情,也更加深刻地領會了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富裕,進行過長期的英勇奮斗。正是這些斗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陰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古人有言:忘記歷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敝袊F代史連接過去和現在,起著承前啟后的紐帶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要勇敢地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必須了解中國的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當了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這樣我們才能以清醒的態度、嚴謹的唯物史觀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近代史;從1949年中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列強侵華的屈辱史,它警醒國民,“落后就

要挨打”,敬告青年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一部人民堅決的抗爭史,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自強不息、不畏強暴的民族,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更是一部艱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不能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而言,是中國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斗爭、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歷史終究是歷史”,輝煌和恥辱都已流逝而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并銘記于心的。雖然中國近現代史在初中、高中階段我們也曾學習過,但每次學完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畢竟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和生活閱歷就我們自身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別的。通過大學的進一步學習,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我終于弄明白了: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要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前者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得到了解決,而后者正是我們正在以及將來一直努力解決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必然

要扛起這副擔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就要求我們勿忘國恥,轉變思想,振興中華!

首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從鴉片戰爭起,中國開始慢下了發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雖然當時也是疆域遼闊,人才濟濟,但清政府的統治模式已被歷史的車輪所趕超,思想守舊的清政府統治階級還以“量中華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終于“起視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國從成立以來,也遇到過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斷努力地開辟、前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其次,正如詩人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自己,要高瞻遠矚、未雨綢繆,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誠然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才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梢哉f沒有中華民族廣泛的統一戰線,沒有人民的力量,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人民解放戰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戰勝了依靠美國、軍隊卻拋

棄人民的國民黨,最終建立了新中國。

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尤其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堅持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為人民群眾是時間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社會變革和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更要堅持“讀史,學史,明史,用史”的原則。毛主席說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他還多次發出過“學一點歷史”的號召。鄧小平同志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的歷史?!耙眯┲袊鴼v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所以作為大學生,不僅要認真學習歷史,還必須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實際,通過對有關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今后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每一代人都肩負著獨特的歷史使命。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決定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世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事業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信息革命的飛速前行,經濟政治的競爭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當代青年的視野更加寬闊,信息更加豐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對的問題和矛盾更加復雜,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加重大。

因此當代大學生“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學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出色

地完成學習任務,高效地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際本領,認清世情國情,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以后,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擔的工作中和崗位上刻苦錘煉、頑強拼搏,為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富裕貢獻自己的力量。長路漫漫,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靠你靠我,靠當代大學生!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篇3

近代史和現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界。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代史。

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我認識了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還了解了國史、國情,深刻的領會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的歷史從此發生重大轉折。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以,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是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性變化:一是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二是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隨著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的階級。鴉片戰爭前,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而鴉片戰爭后,產生了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同時也產生了中國資產階級。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互相交織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后表明:必須首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歷史。在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人民受到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這三者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為直接的斗爭目標的。國共合作后建立的國民革命軍于1926年7月開始進行的北伐戰爭,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擊潰了北洋軍閥的主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了中國東北。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雖然戰爭的結局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敗,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其后爆發的國共內戰,此次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推翻了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往臺灣,至此形成臺灣海峽兩岸直至今日的長期分治及對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從1949年至今的時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的七年,是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前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從1966年5月到1976年十月這十年,是時期。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的近現代史,就起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和艱苦探索的歷史,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艱難而偉大的事業。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地推進向前。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化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肯定,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當前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篇4

看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治,“鴉片戰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于“小農”的階級性并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戰,是由于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戰爭.民族資產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采取“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并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判斷,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愿走進蔣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劃,他可以看清國際國內環境、看出世界發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后,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同時并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十年”,毛澤東盡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群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鄧小平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三個代表”,以胡錦濤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 “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500字篇5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短短幾個月的學習與積累,我收獲頗多,也深有感觸。收獲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國近代的這段歷史,感觸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覺得在我的大學期間學習這門課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學期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權,深深地操縱著中國,中國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國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門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在此時,光榮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了勝利,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并進行數十年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就在八年的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謀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穩,提出了與國民黨和平建國的方針,但是,由于蔣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內戰,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俗話都有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國民黨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況下毅然發動內戰,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國民黨不是軍事力量不及共產黨,而是忽略了廣大的中國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經厭倦戰爭的國民黨士兵,其失敗的結果是必然的。在經過艱苦的斗爭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廣大的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毛澤的一句話凝結了中國幾億人的夢想,有多少戰士和多少無辜的民眾何曾不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但是他們卻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們是不該被遺忘的人群,他們為了新中國做出了犧牲,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段期間,中國共產黨艱難的探求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與喜悅、一次次失敗與淚眼中,艱難前進,只為了能讓中國更加強大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雖然經過了十年的“”,使我們深刻的領悟階級斗爭已經不再是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應該是關于國家富強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關的,收獲了十年的慘痛教訓,讓中國共產黨深刻的認識了自身的不足與缺點,但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說,禍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擊與挫折打敗不了中國人民,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此富起來了,改革開放至今猶存,正是因為改革開放,使得我們國家日益強大起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轉,并不斷提高,試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會有如今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嗎?答案是否定的。

通過更深刻的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聽老師生動地講解和觀看老師播放的影像資料,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對現代的生活倍感珍惜,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提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對于我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永不遺忘中國恥辱的歷史,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并好好學習,將來畢業了,有機會為國家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日后建設更加強大更加富強更加現代化的祖國打好基礎。作為一個大學生,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期望,更肩負著國家的期望,試想,一個大學生總有一種反正我不做總有人做的態度,那么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都是這樣的心態,那我們國家的未來該往哪個方向發展。一個學期過得很快,復雜繁多的歷史僅僅濃縮在幾個月的學習中,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日后我必將加強自我學習,到圖書館等地方加深學習,將來我一定要用馬克思的思想來鞭策自己,并把它作為我行動的指南。

推薦訪問:近現代史 心得體會 中國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1000字 近代史的心得體會1500字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600字 對于中國近代史的感受800字 中國近代史的心得感悟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1000字 讀完這本書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2000字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800字 中國近現代史心得體會2篇3000字 讀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800字

十九范文網 www.xkxeu.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網 版權所有

Top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