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供大家參考。
- 1 -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 作業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上聽講只能初步解決一個“懂的問題要真正達到"會用”,使學習的知識形成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認識水平,還必須通過復習、完成作業等活動才能實現。
作業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與教學價值互補,是推動學生獨立學習、培養恒心毅力、自我約束、學會時間管理和快速進步的重要途徑。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每個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9點、10點甚至凌晨。這是個摧殘孩子的大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其實我們從研究上來說,作業時間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后,他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比如說這個孩子,他一個晚上只能做四個小時的作業,
- 2 - 他做到 12 點,他就困得不行了,他要睡覺了,但是你讓他硬讓他做到晚上 12:00,你讓他做了六個小時的作業,這個孩子意識越來越差了。因為他體力跟不上了,他學習效率很低,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
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很多老師預估布置的作業完成時間會高于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其實這說明老師心里面是沒有太多的學生概念的。老師認為這個題目花 5 分鐘就能完成,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 10 分鐘甚至 15 分鐘,有的孩子實際是花了 20 分鐘才完成這一個作業。實際上我們老師布置一條作業的時間,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老師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復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整理,從我們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業的合作性,這個是可選的,未必每一條作業
- 3 - 都要合作,其實有的時候合作性作業實施得不好,還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時候適得其反。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這幾個要素是緊密相關的。
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我們在探索著、實踐著。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 中小學課業負擔沉重是近年來教育熱點問題。學生作業多,任務重,耗費時間長,加之家長老師的期望,這無形之中給學生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威脅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 2021 年 7 月 24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一意見的出臺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業設計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業的設計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新課標下,教師更應該敢于創新,拓展語文學習途徑,設計開放性作業和分層作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做好正確的作業設計變得至關重要。
作業設計要有一定的質量,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鞏固足夠多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作業設計要依據學情、依據課標、依據教材來進行。
- 4 -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識字、自主寫字的能力,所以生字詞抄寫這一作業明顯不適合六年級的語文教學。我們知道,語文基礎知識中除了生字詞,還有古詩詞以及我們課本中的日積月累,那這一塊的內容我們除了采取聽寫默寫的形式還可以怎樣去檢查呢?是不是還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寫、互相檢查來實現呢!
小學高年級語文考試中課本上的內容少之又少,而我們又必須依托課本進行平常的語文教學,那關于課文閱讀我們應該怎么講?作業應該怎么布置呢?其實課本的每一單元都會有相應的語文要素,單元內的每篇課文都是對相應的語文要素的訓練,那我們就可以在講解單元課文之前,讓學生理解語文要素,那么之后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對相應語文要素的訓練。當課文講解有了目的,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加透徹。那此時的作業布置就可以讓學生去找本單元語文要素的體現,甚至可以跨單元去找語文要素。通過不斷地練習相信學生對相應的語文要素的掌握會更加扎實。掌握了課本上所列的語文要素,相信學生在做課外閱讀題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
雙減教研小學語文如何進行分層作業設計 一、分層作業設計技巧 在教學中,假如教師簡單地將作業分成幾個部分,讓學
- 5 - 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挑選,那么多數學生都會挑選輕松的或是一些基礎作業來完成。這樣一來,不僅無法讓每位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得到真正的提升,且還會助長學生的投機心理,這就失去了布置作業的意義。為了改善此種現象,教師就可開展分層式引導,通過對比指標讓學生了解,該怎么選作業。
(1)基礎分層,對號入座 以一年級學生為例,一年級的學生處于識字寫字的階段,識字寫字經常作為基本作業出現。但小學生識字寫作能力不同,有些學生寫過就記得,有些學生寫過也記不清楚。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就可按照學生的識字水平來設計作業,讓學生進行分層選擇。
此種按照學生識字基礎設定的分層作業,一方面能夠保證能力強的學生少做無用功,另一方面還能夠保證能力較差的學生盡量跟上節奏。
(2)能力分層,恰如其分 假如分層引導更多的是對能力較弱學生的關注,那么教師還可為能力有余的學生設計一些語文作業,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我為你驕傲》時,教師就可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
在交流的過程中,從一星到二星再到三星的安排,能夠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分享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 6 - (3)突出優等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設計作業時,不僅要對能力不強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還需要兼顧優等生的知識層面。以古詩為例,在背誦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古詩文的特點,如杜甫的《絕句》中,“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是非常典型的對仗,具體來說,就是數量詞對數量詞,如“兩只”對“一行”;動物對動物,如“翠”對“青”;具體事物對具體事物,如“柳”對“天”。這樣分析下來,學生就可對唐詩產生初步理解,隨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作業,如回去抄寫社區內的對聯,這也屬于層次作業,能力強的學生能摘抄很多優秀的對聯,能力不強的學生可能抄錄的就會少一些?;氐秸n堂后,教師可再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如“門迎東西南北財,戶納春夏冬秋福”就是非常好的工對。
二、采用多元化評價 (1)教師評價 批改作業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關鍵途徑,除了判斷作業是否正確外,作業評語也彰顯了教師的評價藝術,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批改能力較差學生的作業時,教師可寫“從作業中,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為你開心”。當學生寫作時出現書寫不規范的情況時,教師可寫上“字體大小相同,字形規范,你一定能做到”。當學生的作業中出現
- 7 - 了很多錯誤時,教師就可寫上“仔細分析錯誤的部分,老師相信下一次一定會做的更好”。
在批改中等生的作業時,教師就可抓住學生的有點,對學生進行肯定性贊揚,如:“你的成績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有進步的空間,老師期待你變得更好!”“看得出你寫作業非常用心,老師給你一個贊!”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可給出如下批語:“多閱讀,多思考,老師希望你能更上一層樓!” (2)學生自評 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話來總結自己的作業,陳述自己的優缺點。如“習字冊”是語文教學中經常用到的,那么如何能讓其發揮最大的效用呢?在教學中,學生寫完“習字冊”后,教師可讓學生找出自己最滿意的字圈出來。如“補充習題”作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寫完作業后寫上評語,反思自己的書寫過程,看看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夠,下次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此項評價可鼓勵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呈現,如畫出一朵小花或者一面小旗等。這些評價的實施,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同時還可為單調的作業形式融入自己的個性色彩。
推薦訪問:作業 政策 設計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擴展閱讀文章
推薦閱讀文章
十九范文網 www.xkxeu.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