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作業設計】“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供大家參考。
- 1 -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雙減”背景下,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減什么?怎么減?如何提升作業品質是目前“雙減”政策下學校、教師面臨的教學新挑戰。第一小學積極響應上級政策,提出了減少作業時間不是在“量”上做簡單的減法,而是在作業的“質”上求變化,從作業的形式、內容、評價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究,從而確保“量”少“質”不變。
語文的兩大任務是閱讀和寫作,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語文老師,如何把控“雙減”的落實和“能力”的提升,作業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要緊緊把握讀寫的密切結合,緊緊把握讀寫的相輔相成。
一、重視課外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讀多積累才能讓寫作的思維活躍,讓寫作的素材豐富,進而逐步提高寫作的水平。筆者利用午讀、晚輔或業余時間,與學生一起閱讀,并且鼓勵家長陪孩子們進行親子閱讀。在讀的同時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但對讀書筆記的感受不做整齊劃一的統一,內容可以是對詞語的賞析、對修詞手法的表達效果,也可以寫寫讀后感。再加上整本書閱讀、新書推薦、讀書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孩子們閱讀的興趣高漲,讀書筆記形式多樣,有的同學還配上精彩的圖畫。
- 2 - 二、加強隨文微寫 既要會閱讀,還要學以致用,這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方法。這學期,乘著“雙減”的東風,筆者在寫作方面進行了“隨文微寫”實驗,顧名思義,“隨文微寫”就是緊跟課文微練微寫,訓練點小,篇幅小,訓練的步子也小,這樣更有利于降低學生寫作壓力,激學生寫作興趣,突出減時增效激趣的特點。再加上繪畫和繪制思維導圖的介入,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也鞏固學生閱讀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審美的情趣,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真是雙管齊下,兩全其美。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最主要的是孩子們都喜歡作文,樂于寫作。
三、培養興趣愛好 落實“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會學習、會閱讀,還要會生活。自從“雙減”實施以來,筆者每周至少為學生布置一次選修作業,可以是幫父母做家務,也可以是做一件手工作品,還可以是特長方面的練習等,沒有任何書面作業,完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特色作業展示。孩子們有的是給爸爸媽媽做一道拿手菜,有的是跟同學合作表演課本劇,有的是琴棋書畫的藝術欣賞…… 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其培養過程任重道遠的,希望為師者深入認識“雙減”,落實“雙減”,用智慧和堅持讓“雙減”落地見效,讓每個孩子在優質教育陽光普照下茁壯
- 3 - 成長。
“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雙減”后,語文作業該如何布置?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一直以來,中小學生的作業問題是家長們關注的“頭等大事”之一。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一份好的作業,既要體現作業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應該成為拓展學生認識渠道、提升素養的平臺。“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要減什么、增哪些?語文老師又要如何設計布置作業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語文要“減”簡單、重復操練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語文作業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有的老師布置語文作業形式單一,不是抄寫生字生詞、古詩名句,就是抄文言文原文、譯文、注釋。學生寫作業如同嚼蠟,沒什么趣味。有的老師的作業全是硬性規定的,有不少內容都是機械的重復,如默寫古詩詞或字詞,常常是默寫好幾遍,浪費時間,效率低。學生交上來的作業通常內容雜亂、字跡潦草,作業的數量、質量都無法保證,學生自己也很難提高。這樣的語文作業設計多根據書本,重在書面練習,形式單一,內容簡單、陷入了機械重復操練的誤區,的確很枯燥乏味,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
- 4 - 求,應當“減”。
二、語文要“增”創新性、開放性、實踐性的作業。
語文作業設計不能片面只重視語文的認知價值,而忽視了其應有的審美價值和發展價值,具體說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樣做不利于語文素養的發展與提高。所以,在語文教學的設計中,我更加注重增加一些創新性、開放性、實踐性的作業,來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同時,從而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太空一日》,這篇課文展現了航天員楊利偉首次在太空一日的飛行經歷,充滿了緊張和意外。學生都很感興趣。學完這篇課文后,我趁著這股東風順水推舟、趁熱打鐵,引導學生交流:(1)太空生活太有趣了,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去了解?(2)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楊利偉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楊利偉叔叔到咱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么問題呢?以上兩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了解當今科技成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了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又如:在三月份的“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中,我設計如下實踐作業:第一步,查找關于雷鋒的故事,開展“雷鋒故事會”;
- 5 - 第二步,尋找身邊的活雷鋒,并引導學生通過日記、手抄報、照片、文字資料來記錄活雷鋒的事跡; 第三步,以“我身邊的雷鋒”為主題開展班會活動,交流記錄下的活雷鋒事跡; 第四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評價,評選出“活動之星”。
再如:在寒假布置的“過年”這項作業中,我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節日氛圍,了解傳統知識,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如寫日記、拍照片、抄寫對聯、了解民俗、制作手抄報、寫春節見聞……)來表達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
這樣做,就把作業重心由單純的書面習題訓練轉移到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做到了語文作業的創新性,開放性和實踐性,使學生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同時,語文學習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更濃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當然,語文作業還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多樣的創新性、開放性、實踐性的類型作業:可以是學生合作的《孔乙己》、《范進中舉》的課本劇劇表演、撰寫學科拓展報告、愛國主題的演講比賽、經典詩文的誦讀、名著《紅巖》的整本書閱讀等等。
三、語文還要精心設計分層作業。
三、語文作業設計不能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盲目追求
- 6 - 共性,也不能使學習智能強的學生因“吃不飽”而懈怠,智能差的學生因“吃不了”而厭學。
語文學科分層作業涉及 A、B、C 三層。A 層作業以夯實基礎為目標; B 層作業以基礎題為主,適當拓展;C 層作業以素質拓展為主。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下面就來和大家加分享一下,我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精心設計分層作業的幾個案例:
案例 1:初一面對古詩文默寫的背誦與積累,A 層學生注重直接性默寫的機械記憶;B 層學生注重理解性默寫的記憶;C 層學生可以自行專題性的分類積累。默寫檢測由 C 層學生來監督,B 層學生加以輔助,A 層學生則是重點關注的對象,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消化。
案例 2:閱讀名著的讀書筆記作業,對 A 層的要求是:寫出所讀章節、起止頁碼,概括主要內容,摘抄好詞(10 個以上)、好句(5 句以上); 對 B 層的要求是:寫出所讀章節、起止頁碼,概括主要內容,摘抄好句并賞析(5 句以上),簡要寫閱讀感受;對 C 層的要求是:寫出所讀章節、起止頁碼,并寫成完整的讀后感文章。
案例 3:同樣是記敘文寫作,教師可根據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性,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對 A 層學生的評價標準是:寫完整,即寫滿五百字,能完整記敘一件事,有一個中心,語句基本通順;對 B 層學生的標準是:寫具體,即在敘述完整的基礎上做到中心較明確,敘事有條理,語句較流暢,
- 7 - 內容較具體;對 C 層學生的要求是:寫生動,即要求在記事中融入一定的人物描寫及景物描寫,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內容充實, 無論是哪一層級作業均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可選擇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在實施“雙減”的要求下,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更應敢于創新,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開放性、實踐性,分層布置作業。這樣會有利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途徑,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培養興趣、發展能力。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宗旨,體現培育學科核心素 養的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把課夕 M乍業和課堂教學有機 結合起來,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 代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目的。
二、設計原則 .〃依標設計”的原則 作業設計要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合理設
- 8 - 計與實施 書面測驗的要求。一要指向數學本質的理解及在具體情境中的合理應 用,二要體現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養,三要設計了解學生學 習過程的作業。
.一致性原則 作業設計要與學習目標匹配,體現〃教學評〃 一致性的理念。把 〃評價〃嵌入作業布置之中,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 師教學的功能。
.書面作業與實踐作業相結合的原則 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的量,要符合各年級書面作業的時間要求。適 當布置實踐類作業,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育。一二年不留書 面作業,布置一些小制作、小調查、小閱讀等實踐類的作業,其他年 級在書面作業的基礎上可適當布置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實踐性作 業。讓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層次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業的內容,要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需求。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 適合自己的作業,避免〃吃不飽〃和〃吃不了〃的情況。注重趣味性、 層次性和開放性,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使學生愿做作業、樂做作業。
三、設計策略 基于當下課外作業存在作業量大、形式簡單、內容重復、目標單 一等的問題,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體現〃作業
- 9 - 育人〃功能的課外 作業設計與布置的策略。
.前置性作業 為了了解學情和初步感知新知,設計前置性作業。這類作業與第 二天的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在反饋作業完成情況的基礎上,引入新 知教學。如:上《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這 課時,教師前一天可以布置如下作業。笑笑打的國內長途,每分 0.3 元,通話費 5.1 元;淘氣打的國際長途,每分 7.2 元,通話費 54 元。
誰打的電話時間長?請你把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記錄下來,并 準備交流匯報。第二天上課時,學生可以先匯報解決這個問題的整體 思路,教師將問題的焦點聚焦于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索。
.檢測性作業 為了鞏固知識技能、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要布置檢測性作 業。這類作業是對學習目標的檢測,設計時要思考作業與目標匹配的 問題。有檢測結果性目標的,也有檢測過程性目標的,還有兩者兼有 的。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及時評價與反饋。如:先給圓柱形茶 葉筒包上包裝紙,再想一想,這個圓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組成的?并 寫出來。這個作業檢測的學習目標是結合具體情境,能說出圓柱表面 的組成。再如:要檢測能說明梯形面積公式這一學習目標,可以設計 觀察把梯形由中位線剪開后拼成平行四
- 10 - 邊形的圖,說出梯形的面積公 式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 2 的理由。以此來檢驗學生學習目標 的達成度。
.趣味性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作業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 設計新穎有趣的數學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完了《因數 與倍數》內容后,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猜電話號碼,聯系老師?!?老師把自家的電話號碼編成一個競猜題,學生會覺得十分有趣。還可 以將這份作業推廣,要求學生把自家的電話號碼編成一個競猜題讓同 學猜。把課內知識應用起來,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性作業 為了使數學作業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能用數學 的眼光觀察世界,可設計實踐性作業。如:學習《角的認識》之前, 讓學生用牙簽、小棒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過動手操作來體驗角的 特征;學習了《圖形的拼組》之后,請你回家后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 圖案,畫在紙上返校后與小伙伴們交流;學習了《克與千克》之后, 掂一掂不同的實物,估一估、稱一稱,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質量; 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之后,選擇一個顯著的起點,實際走一走,感 受 1 千米的距離。這樣的作業能夠搭建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 之間的聯系,學生學得扎實,感受深刻。
- 11 - .調直性作業 調查性作業是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針對一些涉及數學 知識的實際問題而設置的。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收集資料、調查、訪 問,了解現狀,對不合理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加強學生的社 會參與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良好素質。例如:高年 級學習了《統計》之后,學生可深入社區、街道、企業調查統計汽車 數量;走訪交警、城管部門了解轄區內停車位的分布情況,征集居民 對現在停車問題的意見,自行設計多功能停車場方案。驅動孩子們解 決停車難問題,培養其策劃、調研能力,實現從課堂走向生活,從學 校走向社會,最終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分層性作業 為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要,設計層次不同的作業,給學生提供 豐富的作業菜單。如:采取〃自助餐〃形式,分為必做題,選做題, 拓展題幾個層面安排;〃套...
擴展閱讀文章
推薦閱讀文章
十九范文網 www.xkxeu.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網 版權所有